date
2019-07-02
深圳茶餐廳設計|在平平淡淡的日子里恰好我有粥點,你有一籠故事
來源:鼎尚聯合餐飲設計公司 作者:鼎尚聯合餐飲設計公司
清晨第一聲鳥鳴,第一縷陽光撒下,勤勞的深圳人就忙碌起來了,街頭巷尾的早點攤販開始張羅著生意,“老板,一籠小籠包,一杯豆漿”、“好嘞~您稍等”……這樣的對話頻繁,這樣的早點更是深圳人整天工作的動力源泉!現在廣東的茶點風靡全國各地,廣東茶點其實是以品嘗美味為主,以品茶為輔的一種品飲習俗的延伸。經深圳鼎尚聯合餐飲設計小編了解到,早茶中茶點之多,讓人數不勝數,口味有甜有咸,人各取所好,非常隨意,而每一份茶點都小巧精致,各式小菜都以色、香、味俱全而受到各層人士的歡迎。一份報紙,一壺茶,兩樣小點,悠然自得。

一籠小籠包述說著一籠故事、一籠天地、一汪江湖。“一籠故事”品牌命名靈感,來源于廣式小吃中常用載體“籠”;而根據品類定位清淡,健康;品牌風格定位小資,小清新;品牌情感定位懷舊故,回味;衍生出“故事”二字,從而組合為“一籠故事”。蘊含著“半籠茶點,半籠貪歡”合則“一籠故事”。
設計師章建軍說到:“一籠故事”LOGO字體運用簡約等線條連貫組合,經過圓潤處理,突出品牌的年輕與親和力;字體“故”字加入了水紋經過特殊處理,“古”既象征古箏,又暗示蒸籠,突出品牌的中國元素以及廣式粥點古老的屬性。LOGO圖形運用“一”的大寫“壹”結合蒸籠里面的條形蒸氣孔,進行抽象化處理,突出“一籠故事”的“籠”,“壹”的深意即代表“一籠故事”的品牌,同時也象征著第一的寓意。英文字母“The cage”即對“籠”進行輔助說明,也預示品牌面向群體更廣泛,小字的“深圳”圖章暗示品牌起源于“深圳”。

一籠故事為了充實品牌形象,豐富標志的具體應用,設計師章建軍講到,整體的視覺基礎也應用到餐飲空間設計上,設計裝飾與品牌形成一個整體。使用輔助圖形提取與企業標志相關的元素,在應用中達到豐富視覺效果和統一視覺形象的雙重作用。設立統一形象,是為了品牌的宣傳和使用提供必須的需求,通常用設定規范標志與標準字之間的多種組合形式來體現。根據這種需求,做出了橫豎構圖多種組合方式,更有利于品牌的后期宣傳和使用。

小籠包別稱小籠饅頭,由北宋京城開封灌湯包發展而來,為當時的常州小河沿浮橋南堍的萬華茶樓首創,它是常州、無錫、上海、南京、杭州、嘉興、蕪湖、徽州、嵊州等江南地區著名的傳統小吃;其中,無錫小籠包味甜著稱,歷史悠久,享譽中外。追溯到清代,有“游龍”美稱的乾隆皇帝,曾遍游名山大川,尤其酷愛江南的佳山秀水、園林古跡和民風民俗。他曾六次下江南巡游,整個江南之旅,沿南京、揚州、無錫、蘇州、杭州一線,在第一次南巡,于1751年舊歷二月十九日到無錫,宿北營盤的龍舟上。他早在出巡前就決定要到無錫秦園(寄暢園)。二十日晨,御駕從黃埠墩換乘小船到秦園。就品嘗了當地的小籠包,之后小籠包名氣很旺一直留傳至今。探訪乾隆的足跡,聆聽乾隆的軼聞趣事,品嘗乾隆所稱頌的美味佳肴“無錫小籠包”。已是游客游至無錫的一大樂事!

但蕪湖本地人說到這湯包是不帶“湯”字的,甚至于連“籠”也直接省略了,直呼其為小包子。在很多地區,小籠屜蒸出的也不一定是湯包,這就和蕪湖不一樣,蕪湖吃湯包的最佳地是鳳凰美食街,許多慕名而來的外地人都會到這兒品嘗小籠包。不過即便是普通的簡陋小店,做出的湯包的口味也不會差別太大,整個蕪湖地區的湯包幾乎是一個口味,這也是很神奇的地方。蕪湖湯包的口味有三大特點:鮮、咸、甜。甜是微甜,吃多不會發膩,鮮味則來自他們自制的餡料配方。各地小籠湯包都有自己的制作絕活,蕪湖的湯包面皮薄而筋道,精選的豬前腿肉瘦而不柴,再加入秘方調制的皮凍,在面點師傅的手中,一只小巧精致、品相誘人的湯包就誕生了。包好的湯包放到籠屜里摞起來,一起蒸制。看那膀大腰圓的師傅將幾近十層高的蒸籠拿上拿下,手腳麻利,如舞風車一般。靠近火的下層先蒸熟了,師傅端走,高度一層層降下來,再將新的摞上去,周而復始,可以感受到市井生活的魅力。

一籠包子,綿香纏繞,滲透著暖暖的回憶。無論何時,來到這里,總能吃到熟悉的味道,久遠的往事,也總能變成鮮活的回憶。歲月深遠,人生漫長。在寒涼的日子里,我們總需要這些回憶,來暖暖在冷風中凍僵的自己。
聲明:本圖文由鼎尚聯合編輯,我司專注于為連鎖餐飲提供空間設計以及品牌策劃等服務,主營:餐飲空間設計、餐飲品牌設計策劃、VI設計等 。公司官網: www.golokakyung.com